研读《楞严经》之心得
文/普民精舍禅修班学员 传金

   曾经在禅七中听闻 导师开示「成佛法华,开悟楞严」,因此激起求法之渴望。曾自行研读此经典,但只略知皮毛,始终未得精髓;如今能值此因缘听闻大法,真乃毕生莫大荣幸,并愈听愈法喜,愿生生世世行菩提大道。

  聆听法师开示《楞严经》之心得如下:

经题:「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」

  这是整部经的精要,开宗明义道出本来面目——就是这个,并井然有序地指出「见道、修道、证道」之修行次第——迈向这个,最后告诉芸芸众生还是回归「这个」——「一切事究竟坚固」,本来具足。听闻至此令人拍案叫绝,只能用「妙!」及「不可说!」来形容心中感受。

序分:

  本经的缘起指出:六道众生于三界中于死、食、色中轮回不止,永无出离。此轮回可由波斯匿王,为其亡父(死)营斋供养佛菩萨及出家众(食);阿难来不及参加应供,而于途中托钵时,遭幻术遇难(色)。此序文开宗论证芸芸众生皆在生、死、食、色当中轮回不止;有鉴于此,为了救拔有情众生皆能明见本心本性,佛陀借阿难因缘开演楞严大法,希望与会大众闻知开悟,迈向成佛之道。妙哉!妙哉!

正宗分:见道、修道、证道

  正文阐述井然有序的「开悟之道」,先从理上契悟──见到本来面目;再从事上修证——自利利他证圆通;而后无明分分破、法身分分现——四智圆成照十方。分别阐述如下:

见道(如来密因):破妄心、显真性、除细惑

  佛陀慈悲地以此井然有序的三种方法(破妄心、显真性、除细惑)来引导芸芸众生见到本来面目,连累劫习气也希望能一?去除。真是明明白白一条路,千千万万要去修。与六祖大师所言「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」是相同的道理。若不知五蕴之非我、无我、非我所等性质,要理解空性是很难的,因此见道是非常重要的启蒙,每个人皆要努力地实践这门功课。

破妄心:妄识无处、妄识非心、妄识无体

  佛陀深知芸芸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;又其根性有优劣之分,于是从众生最熟悉的妄想执着下手,来引领众生入佛知见,并用三种方法来达到破妄心的目的。此三种方法之顺序,是由浅入深地引导迷途众生,认识意识的作用并且加以破除。例如:这本书(喻妄识)是(喻是)在桌上(喻在),如果要打破这样的妄识,必须先找到这本书的处所,再判断它是不是真的书,然后才知道有没有这本书。如此依循无处、非心、无体的破除顺序,是很合乎逻辑的。佛陀先以七处非心来破除阿难对「心在某处」的执着;

  (一)若心在身内,则应先见到身中的五脏六腑,才能见到外在事物,与事实不符。

  (二)若心在身外,则身心应不相干,为何能心能知晓眼睛看见佛陀的手?身、心相知,因此心不在身外。

  (三)若心在身(例:眼睛)中,则应先见眼睛再见外物,如此则眼睛等同外物,就不能当作「看外物」的媒介。如果不能看见眼睛,则心并非在眼根中。

  (四)若心在明暗处,则于暗室中及闭眼皆能见一个暗境,若见暗为见身内,则见室内之暗不也成为见身内?若闭眼能返观「见暗」则开眼亦能返观「见面」?此于逻辑不通。

  (五)若心生则种种法生、法生则种种心生,佛陀以无体、有体予以破除:若心无体,则如同龟毛兔角,并非真实;若心有体,则以手自捏身体某处,此「知道之心」若从内出,为何不见身内?若从外入,为何不见脸面?若心是「一体」或「?体」成立,以手捏一支手足时,所有四肢应皆有感觉,但结果并非如此;若不?体,则同时触头又触足,为何两者皆知?故此论也不成立。由以上推论知道心有体、无体两种假设都不成立。

  (六)若心在中间,以空间来论,此「中」能够指陈出来,则若有一线段之中点,那么该中点的中又如何表示?若此「中」不能指陈则等同没有。对此阿难推翻前论说:此中间是指:心识在根、尘相对之中。佛陀则破除阿难的认知:若心兼根、尘的话,那么六根为有知、六尘为无知,六识如何与六尘交集,其体性不是会杂乱了吗?若不兼根、尘的话,其六识既不跟六根交集,也不跟六尘交集,那么是知或是不知?故心在中间亦不成立。

  (七)无着:阿难又认为心无所在,一切无着。佛陀问阿难心相若无,则同龟毛兔角,本来即无相,还有什么着不着?心若有则相在,就不能说无着,故「一切无着」名为觉知心是不成立的。

  研读至此豁然开朗,赞叹七处非心已涵盖世界万象,再也找不到第八处非心可以着墨。接着佛陀再以屈拳的譬喻来破除阿难寻思推理的妄识,又指出阿难被虚妄的色尘及法尘迷惑真性,应当认清离开尘境还能分别的才是真正的本性。佛陀引领大众初步认识本性,如同知道矿山中有黄金,但是尚未挖出,再一步步来开显真性的本质。 

 

普民精舍


地址:台中市西屯区大容东一街11号
电话:(04)2319-3219
传真:(04)2319-2905


精舍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