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5
 
佛學院園地









修行心得


談戒定慧三無漏學與修行
 

 文/中台男眾佛學院高級部三年級 見添法師

  世尊教導弟子,修行要以持戒為先,《佛遺教經》告訴大眾:「若人能持淨戒,是則能有善法;若無淨戒,諸善功德皆不得生。」由經典上這句話就能知道持戒是多麼重要!

  《四十二章經》教導大眾要斷欲去愛,如何斷欲去愛?首先要制心,從自己的心念去用功對治,《四十二章經》云:「若斷其陰,不如斷心,心如功曹,功曹若止,從者都息。邪心不止,斷陰何益?」這段話就是告訴弟子,持戒不持心,就很難把戒持好,持戒清淨就能讓自己的心念安住下來,心念安住了就能生出定力,心在定中就能了解世間生滅的道理,如此精進修習禪定,就能開啟智慧之門。《佛遺教經》在禪定這一章也提及,「若得定者,心則不散。譬如惜水之家,善治堤塘,行者亦爾,為智慧水故,善修禪定,令不漏失。」

  修行首要便是滅除自己的貪、瞋、癡,而對治我們的貪心、瞋心、癡心就是要靠戒、定、慧。《佛遺教經》告誡大眾要戒瞋恚、戒憍慢、戒諂曲,平常對於食物和睡眠的貪著要減少,佛陀曾告訴波斯匿王:「人當自繫念,每食知節量,是則諸受薄,安消而保壽。」要常常觀照自己的心念,用齋的時候看到喜愛的食物,要覺察自己有沒有起貪念,思惟這些飲食是來自十方,不可以貪嘴,時常覺照,慢慢的對飲食就不會貪著。日常生活待人接物要戒瞋恚、戒憍慢、戒諂曲,要如何戒?就是要遵循中台四箴行:對上以敬,能除去我慢的習氣;對下以慈,能除去瞋恚心;對人以和,可以除去粗暴心;對事以真,能除去虛偽的心。落實中台四箴行,身語意中落實敬慈和真,就能圓滿戒、定、慧三無漏學。

  每日在行住坐臥中,時時觀照身語意三業,不離戒、定、慧。覺察、覺照當下的每一個念頭,是不是起了妄念,有了妄念,立刻去對治它,這就是慧;保持人在哪裡,心在哪裏,自性如如,即是定;身不隨著自己的妄想去造惡,就是戒。《六祖壇經》云:「心地無非自性戒,心地無癡自性慧,心地無亂自性定,不增不減自金剛,身去身來本三昧。」就是在告訴我們當下不生妄想、是非,就是真正戒、定、慧三無漏學的道理。

  修行這條路是很長遠的,可是始終不離當下這念心的修鍊,只要每一個心念都落實在戒、定、慧的修行中。照顧這一念心,不起妄念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即圓滿了戒、定、慧的功德。了解這個道理以後,到哪裡都可以修行,處處都是提昇自己修行的道場。




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