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 台 山 月 刊 214 期 |
|
本期主題:順逆皆方便
|
|
觸境起照 萬法歸宗--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
編輯部整理 外面的境界,一個是順境、一個是逆境,無論是順境或逆境,都要能處之泰然。假使心當中有我執、有煩惱,就做不到,要把心當中的這些煩惱,一個一個地破掉,要確確實實地下功夫。眾生的心,貪名、貪利……時時都在攀緣,像一座垃圾山一樣。所以,修行的人在平時就要對治這念心,用佛法化腐朽為神奇。 聖性無不通 順逆皆方便 如何化腐朽為神奇?六根清淨,六根對六塵不染著、沒有掛礙,如經雲:「猶如蓮花不著水,亦如日月不住空。」有也不著、空也不著。所以,禪宗祖師說:「有佛處不得住,無佛處急走過。」有也不著、無也不著,這念心就像一片鏡子一樣。 每個人心當中都有一面寶鏡,無始以來寶鏡蒙塵,所以光明不得彰顯。有了灰塵,就要把灰塵擦掉;擦掉了以後,就大放光明,「漢來漢現,胡來胡現」,相來則現,相去則無。這個寶鏡本來就有,不是任何人給的,是本自具足的。心當中一片光明,不染於塵,這就是佛、這就是道。 經雲:「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」,迷即眾生,覺即菩提,什麼是心?什麼是佛?什麼是眾生?三者是沒有差別的。這念心迷了,就墮落、就變成眾生;這念心覺悟了,就淨化了、就是佛。所以,「心、佛、眾生三無差別」,修行要在這裏來認識自己、在這個地方來用功;否則,無論修任何法門、任何宗派,都是虛度一生,所謂「萬法歸宗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修道的人都想成道,「道」在哪里?就是我們覺悟的這念心,師父說法、諸位聽法這個心,要念念分明、處處作主,不能有絲毫的妄想、昏沉。 《楞嚴經》雲:「知見無見,斯即涅槃。」「知」,就是一個覺悟的心,只有當下這一念。佛法雲:「刹那率爾心,墮境第一念。」什麼是「刹那率爾心」?這念心突然一刹那落入境界,就是輪回、就是生死。所以「墮境第一念」,六根對六塵,一落入境界,就受輪轉、就是生死,自己還不知道。 靜坐就是養成這一念心,這念覺心、菩提心,就是「道」。平常所說的道──三皈、五戒、十善,要修戒、修定、修慧,這是方便道。有了方便,清淨心才會現前。 禪宗祖師說:「百花叢裏過,片葉不沾身。」在任何時間、空間,六根對六塵所有的煩惱,我們都不執著。「知而不著」,就是無染著,沒有妄想、沒有顛倒,所以禪宗祖師說:「但自無心於萬物,何妨萬物常圍繞。」就是指這個無住心。 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」,也是比喻無染著心。什麼叫作無染著?「見境不生貪愛,於理不生分別」,看到外面的六塵境界,好的境界,沒有貪心、愛心、執著、掛礙;壞的境界,心當中不起煩惱。眾生的心,不外乎喜、怒、哀、樂等感受,所以心就像海裏的波浪一樣,始終得不到寧靜,因為始終是在攀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