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 台 山 月 刊 267 期 |
|
禪門探微 |
文╱編輯部 圖╱傳塔 船子德誠禪師,唐代禪僧,籍貫及生卒年均不詳,節操高邈,度量不群,得法於藥山惟儼禪師。後至秀州華亭一帶(今浙江嘉興)隱居,平日於江邊擺渡,接引來往行人,隨緣度化,因號船子和尚。後因道吾宗智禪師之因緣,而得夾山善會禪師為傳法弟子,為禪林中著名之「船子得鱗」公案。傳法與夾山禪師後,即覆舟而逝,莫知其去處。 得法藥山 搖舟接眾 德誠禪師參藥山禪師時,藥山禪師問:「汝名什麼?」德誠禪師答:「德誠。」藥山禪師再問:「德誠,又成得什麼?」德誠禪師言:「家園喪盡渾無路。」藥山禪師便喚:「德誠!」德誠禪師正擬開口,藥山禪師便以手掩其口。德誠禪師當下有省,便出聲回應。藥山禪師問:「子作什麼?」德誠禪師言:「陋質不堪紅粉施。」藥山禪師讚許云:「子以後上無片瓦,下無錐地,大闡吾宗。」 此後,德誠禪師韜光養晦,隨侍藥山禪師經三十年,與道吾宗智禪師、雲巖曇晟禪師共契藥山禪師心印。藥山禪師圓寂後,三人共同商議,隱居於絕人煙處,避世養道。道吾禪師問:「適來所議,甚愜鄙懷,莫辜負先師否?」德誠禪師聽了,便向道吾、雲巖禪師說:「二位上座應各自弘化一方,建立藥山宗旨。我秉性放曠,喜好山水,暢情自得。日後若遇根器靈利之上座大德,堪雕琢者,可指引至我所居止之處,將傳授平生所得,以報先師之恩。」之後便到秀州華亭,泛舟擺渡,隨緣度日。 一日,在岸邊閒坐,有官人問:「如何是和尚日用事?」船子德誠禪師豎起船槳問:「會麼?」官人回答:「不會。」德誠禪師說:「棹撥清波,金鱗罕遇。」因示頌云:「三十年來坐釣臺,釣頭往往得黃能。金鱗不遇空勞力,收取絲綸歸去來。千尺絲綸直下垂,一波纔動萬波隨。夜靜水寒魚不食,滿船空載月明歸。」 道吾禪師後至京口(今江蘇省鎮江市),遇夾山善會禪師上堂說法。法席間,有僧人問:「如何是法身?」夾山禪師答:「法身無相。」僧人又問:「如何是法眼?」夾山禪師答:「法眼無瑕。」道吾禪師聽後不覺失笑。於是夾山禪師下座後,便請問道吾禪師:「某甲適來祇對這僧話必有不是,致令上座失笑。望上座不吝慈悲!」道吾禪師說:「和尚一等是出世,未有師在。」夾山禪師問:「某甲甚處不是,望為說破。」道吾禪師說:「某甲終不說,請和尚卻往華亭船子處去。」夾山禪師問:「這個人如何?」道吾禪師說:「此人上無片瓦遮頭,下無立錐之地。和尚若欲尋訪,須改換服裝前往較為適宜。」 船子得鱗 覆舟而逝 夾山禪師收拾行囊,當夜便至江邊。德誠禪師一見便問:「大德住甚麼寺?」夾山禪師答:「寺即不住,住即不似。」德誠禪師說:「不似,似個甚麼?」夾山禪師答:「不是目前法。」德誠禪師又問:「甚處學得來?」夾山禪師答:「非耳目之所到。」德誠禪師說:「一句合頭語,萬劫繫驢橛。」
夾山禪師於是向德誠禪師辭行,卻頻頻回顧,似仍未肯定所契,德誠禪師便喚:「闍黎!」夾山禪師回過頭來,德誠禪師豎起船槳說:「汝將謂別有?」提示於此之外,無成佛路,切要具足信心,遂覆舟入水而逝,莫知其去處。後有僧人藏暉,於師覆舟岸旁建寺為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