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0
 
本期主題:常行真誠 成就福慧







古德云:「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,必須真實心中作。」
真誠,是世出世間立身行道的基石。
待人處事常行真誠,專注一心,質直無偽,
如是踏實履踐,廣積福慧,人生一步一光明。


行道守真福慧圓

文/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星寧法師


  《四十二章經》中,弟子問佛:「何者為善?何者最大?」佛答:「行道守真者善,志與道合者大。」一般人認為的善,是做善事;剛開始修行的人則以誦經、念佛為善。佛教弟子要「行道守真」,行菩提涅槃之道,守住當下這念常住真心,修一切善而不執著一切善,才是真正的至善。

  什麼是真?如何行道守真?莊子云:「古之真人,其寢不夢,其覺無憂,其食不甘,其息深深。」「真」是不虛妄,有妄想才會作夢,所謂「至人無夢」,真人不打妄想,故不會作夢;了達一切法如夢幻泡影,得之不喜,失之不憂,故常覺無憂;以道自娛,故不於六塵而起貪著;心定而不亂,故氣息深靜。每天做早晚課、誦經、打坐、出坡、學教理,認為自己在行道,但應時時覺照是否「守真」?若心念不專,打妄想,生執著,就是沒有守好自己的常住真心,修福而不修慧。若能在修善法中,了解一切法緣起性空,隨順各種因緣而不生執著,不計較是非得失;遇到好事不沾沾自喜,碰著壞事不憂愁煩惱,這念心始終清淨,了無掛礙,即是行道守真,福慧雙修。

  曾在「中台實相」課程中,聽聞開山祖師的一則公案:開山祖師出家後精進行道,做他人不做的事,吃人家不吃的苦,曾被師父派至台北師兄弟的道場發心,寺中粗重的坡務一力承擔,常頭戴斗笠,目光不逾一尺,收攝身心。擔任園頭栽樹除草,將荒蕪的園林整理得生機盎然,還將原本雜亂無章且妨礙行走的大小石頭排列整理,做成可供休憩的桌椅,使來寺參訪的人愈來愈多。這則看似平實的公案,卻發人深省:何謂真修行人?古德云:「一種平懷,泯然自盡。」在日常行住坐臥中,發長遠心、利他之心做每一件簡單的事,不起分別,不計得失,以無所得心行一切善,即是真正守真合道之修行人。

  所謂「十年樹木建叢林,百年樹人立法幢」。古有臨濟義玄禪師在山門口栽松,「一與山門作境致,二與後人作標榜」,今有開山祖師「宗承臨濟,開山中台」。祖師大德的行誼看似高遠,實則再平實不過,揭示著「道」從未遠離,行道守真就在每一個覺察覺照的當下,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,不造作、不取捨、不執著,真誠而坦然,安住自性中台,自然福慧圓滿,心安自在。
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