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305 期 |
|
本期主題:同事攝.菩薩行 |
|
菩提道上與君同行文/普南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堂 菩薩道是通往成佛之路,其修習不出福慧二法、解行二門。修福植乎日用行止之中,修慧得於教理悟解之際,然,亦須從踏實行履中以鑑真,因此菩薩道特重行門。而度生法門萬千,其中貼近眾生之簡明實用門徑,即四攝法。此中,「同事攝」義涵深遠,細思審度,方窺堂奧,試以幾個面向加以思惟。 無緣大慈 發心長遠 一、建立正知見──初發心長遠心: 他日欲成佛門之龍象,今日當做眾生之馬牛。真摯發願要做菩薩,上求下化,一顆不捨眾生之心,即是一切法門之前方便。觀眾生苦,欲其得樂,應當付諸行動,秉持發心,不懼時間久遠,外境險惡,恆守初心,令有情得佛法利益。 二、拉近人心距離──慈悲心同理心: 家家比鄰而居,人人卻各懷戒心,咫尺天涯。人心冷漠,互不信任,處處以利害為衡,帶著面具互動。菩薩行者當創造善緣,跨越鴻溝,換位思考,設身處地站在對方處境設想,觀察問題癥結,進而以慈心嘗試對話,以感同身受之同理心溫暖安撫、滿足需求,當心意相契,即能令人心生歡喜,打開心扉,解結生信。 三、並肩扶持而行──平等心無分別心: 同事攝並非純粹救助,關鍵在於理解對方,並肩同行,因此絕非上對下的指導關係,助長我慢習氣,亦非委屈過卑地一味迎合和滿足,造成對方依賴。和光同塵,不是單方面納受對方的光與塵,在塵勞與愛染中,向下沉淪;而是在光光相映之下,「如霧露中行,雖不濕衣,時時有潤」,讓對方自然潛移默化。所謂初使自身同於他,後則使他同於己,放下身段,觀彼此平等,才有機會轉化他人,無形中也轉化了自我。 同體大悲 自他圓滿 四、協同處理困境──妙觀察智慧心: 同事攝是走進對方所處的情境中,同悲同喜,不單是鼓勵與陪伴,更是共同面對困境,同舟共濟,共度難關。應善觀察當下因緣,引導對方知進知退,克服困境,肯定自我。菩薩以方便善巧,拔濟有情,興慈與樂。於常相扶持中,令眾生心不畏懼,於黑暗中望見燈塔,徬徨時懷抱希望,前行時充滿動力,因信受佛法而入道。 五、自他相互成就──無人無我無住心: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體,因眾生而起大悲。只要眾生種下成佛之因,必將成就佛果。菩薩因大悲故,無住生心、離相度生,實無眾生可度,而度無量有情。菩薩因於發心,必證菩提,眾生因於佛性,必成正覺,所以真正的菩薩法門是自他不二、相互圓成。水月道場、夢中佛事,菩薩全力以赴,一真一切真,初發心是真,悲心是真,堅心是真,方便是真,願力是真,長遠心是真,菩提心是真,利益眾生是真。一假一切假,菩薩稱性起修,修而無修,無所住著,從初發心起,不離真心,亙古至今,皆是當下。 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是同事攝的極致落實,於事相上,令眾生離苦得樂,菩薩亦斷惑證真,漸次圓滿;於理上,眾生心得安住,信心堅固,能趣向佛道,菩薩心量廣大平等,人我一如,終能福慧圓成。同事攝在菩薩品格養成上具重要意義,不僅學習關懷與護念,也落實無私無求無分別之心,在恆順眾生中廣開方便門,在清淨三業中安住真心。中台這艘大法船,承載了諸佛菩薩與老和尚的悲智願行,中台廣傳,落地生根,引領眾生,人人做菩薩,個個成法侶,吾等有幸,仰願同行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