盗宝珠贼获释皈佛
文/传福  图/传桦


阅读感言
 
姓名:

Email:

单位:

心得:

   
 
 
 

过去,在师子国,有人获得一颗大如膝盖的摩尼宝珠,它的价值非凡,是世间难得一见的珍宝,于是他将宝珠献给国王。

国王仔细端详摩尼宝珠后,说道:「从前许多国王贪好名声,不断地累积财宝,并经常广邀宾客,借着展示珍玩,来显现自己的地位和尊荣。然而,当生命走到尽头,一切王位、财富都带不走,王宫内所有的亲眷、大臣、猛将们,即使再悲哀不舍,也只能送别到坟前;那些象马、宝车、珍玩、库藏、百姓、城邑、园林乐土,也没有一样能随自己离开,唯有生前所造的善恶业,一直跟随着自己至后世。就像蜜蜂辛勤采花酿蜜,却为人所取用;积聚一生的财宝也将随缘散尽,供他人享用,也无法带到来世;国王们被财富所迷惑,死后财富却全部为他人所有。我应当为自己打算,在三宝的福田中培植善业,这些功德福报才是能真正随身,并在来世持续为我所受用。」

国王说完这些话,随即动身前往佛塔,将摩尼宝珠供奉于塔枨上。这颗宝珠熠熠发光,犹如夜空中的明星;当太阳升起,阳光与宝珠交相辉映,使得整座王宫殿宇更显得璀璨庄严。

有一天,宝珠的光芒却突然消失了。国王立即派人前往查看,发现塔枨下血迹斑斑,而宝珠早已消失无踪。众人沿着血痕追踪,一路来到了迦陀罗林,尚未进入林中,就发现一名盗贼拖着身躯,逃窜于树丛间,试图藏身。原来,他在偷取宝珠时,不慎从塔枨上摔下,跌断了腿,流了许多血。于是,众人便将盗贼捉住,带至国王面前。

国王见到这名盗贼,起初心中非常愤怒,但在看到他伤得如此严重后,转而心生怜愍,慈悲地说:「你真是愚痴啊!竟敢偷取供奉在佛塔上的宝珠!这样的行为,来世必将堕入恶道!」接着又说:「你因缺乏智慧而造下大罪,就如同有人害怕被木杖捶打,结果反而须遭受斩杀;今日你因害怕贫穷之苦,竟然兴起这样愚痴的念头,由于不能安忍一时的贫苦,却换来未来更长时间无量的苦厄。」

一位大臣禀报国王:「大王所说,句句真实不虚。在人世间,佛塔最为尊贵、殊胜,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会偷取塔中之物,这样的人在未来无量劫中,将无法值遇佛法僧三宝。譬如从前有人以敬信欢喜心,将耳上佩戴的须曼花献供佛塔,由于这样的善行,将来在百亿劫中,都能享受人天极大的快乐。反之,若是为了私利,盗取佛塔中之宝物,这样的恶业,终将堕入地狱,受无量苦。」

另一位大臣忿怒地说:「这等愚人罪行昭彰,何须再责备开导他?应当直接处以刑罚!」国王告诉他:「别说这样的话,就像有人已经跌倒,我们理当将他扶起才是。」

国王又说:「这个人的行为已偏离正轨,应当要尽快拯救他。我会赐给他财宝,帮助他忏悔、修福、供养世尊,使他得以远离将来苦难的果报;然而,若是他不能真心皈向佛法,这些罪业终将无法消除,后必受苦。譬如有人跌倒在地,借由我们的扶持、帮助而重新站起;这个人因盗取供佛的圣物而犯下过失,如今也要透过诚心皈向佛法而脱离罪苦,回归正道。」

于是,国王不仅赏赐偷珠人钱财,更教导他亲近三宝、修诸功德。偷珠人心想:「这位大王,若不是因佛法而心意调顺,以我这样的重罪,早该被处死。现在,国王却能宽容、赦免我,实在是菩萨大人。释迦如来能够感化国王,成就这样的仁慈善事,真是妙德无量,殊胜难得!」

偷珠人离开王宫后,回到佛塔前,匍匐在地,向塔寺合掌作礼、至心归命,说道:「大悲世尊实是世间最伟大的济世主!世尊虽然已入涅槃,仍然救了我一命。世人皆称您为『真济』,这个名号普闻世间、遍诸三界,如今您也救拔了我!『真济』之名,果然真实不虚!」于是有感而发,说了一首偈语:

「世间称真济,此名实不虚,我今蒙救拔,知实真济义。
 世间皆炽然,多诸郁蒸恼,慈悲清凉月,照除热恼苦。
 如来在世时,于旷野鬼所,拔济首长者,是事未为难。
 于今涅槃后,遗法济危厄,令我脱苦恼,是乃为甚难。
 云何世工匠,奇巧合圣心,图像举右手,示作安慰相,
 怖者睹之已,尚能除恐惧,况佛在世时,所济甚弘多,
 今遭大苦厄,形象免济我。」


(编按:典故摘自《大庄严论经.卷第二》)

 

省思

偷珠人因愚痴烦恼,盗取佛塔上的摩尼宝珠,造下重罪,幸蒙国王以佛法慈悲引导,才得以至心归投三宝,虔敬供养佛塔,深感释迦如来的德泽教化。
圣人也有过去,囚犯也有未来。面对过失,若能真诚反省检讨,改过迁善,以清净智慧照破愚痴迷惘,必能业消智朗,处处光明。



单元首页